必威精装版app澳門今日起取消戶外「口罩令」,只維持進入醫療機構、長者和康復院舍人士,以及乘搭除的士外的公共交通工具仍須戴口罩。隨着本港天氣漸暖,冬季流感高峰與新冠疊加的風險因素消退,加上已形成較好的混合免疫屏障,專家均認為下月初是本港安全、合適的時機放寬「口罩令」。本港已回復與內地及海外全面正常通關,正在全面宣傳推介香港,如能適時放寬直至取消「口罩令」,有助於對外界進一步傳遞「活起來、動起來」的正面信息。政府要做好相關工作,教育市民自覺注意個人衞生,以市民的自律取代政府的他律。
香港的「口罩令」於日前再延長至下月8日,醫衞局表示要考慮醫療資源的壓力再評估何時可「除罩」。但多位政府專家顧問均認為,本港新冠疫情已到尾聲,入院及重症患者的人數少,而感染流感的人數處於較低水平,同時病毒在氣溫回升時活躍度會降低,下月初應是安全、合適的時機放寬「口罩令」。本港近月每日新增的陽性個案已大降,這固然與政府解除了各個行業的檢測要求以及過關無需檢測有關,但過去一段時間與新冠相關的死亡個案都維持在低單位數,顯示疫情平穩、沒有爆發的風險,適時放寬「口罩令」是市民大眾的合理期待。
必威精装版app本港已進入全面復常階段,在與海外和內地全面通關之後,下月起將分階段派發50萬張機票給世界各地的旅客,多項大型展覽、盛事陸續有來。旅遊業界反映,如果這個時候繼續維持「口罩令」,可能影響旅客對本港的觀感,認為本港疫情仍未消散。因此無論從專家評估和旅遊業界的訴求來看,下月應該是放寬「口罩令」的合適時機。
誠然,放寬「口罩令」需要逐步推進,政府要評估不同處所的風險分步推行。先取消戶外「口罩令」是合適做法,然後再觀察一段時間後取消大部分室內「口罩令」,醫院、安老院舍等高風險場所的「口罩令」則應留待最後再取消。政府有必要觀察逐步放寬後的疫情數據,以判斷下一步推進的步伐快慢。
必威精装版app在放寬「口罩令」的同時,政府要做好解釋工作,說明放寬或取消「口罩令」並不代表沒有染疫風險,也不是否定口罩的防疫作用。正如學者所指,佩戴口罩有效甚至必要,但並非讓「口罩令」成為必須。取消「口罩令」只是政府不再用法律手段強制大家佩戴口罩,但絕不代表戴口罩沒有用或不建議戴。這就如勤洗手對防疫也十分重要,政府一直宣傳讓市民「勤洗手,別做傳染病幕後黑手」,但並沒有頒令強制不洗手就要罰錢。宣傳勸喻主動去做和立法強制要求做,形式不同但目的相近。在放寬「口罩令」的情況下,普羅市民更應該強化衞生自律意識,要評估不同環境的染疫風險採取合適的防疫措施,真正做到自己就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,才能讓香港有一個健康安全的公眾環境。
事實上,亞洲地區的防疫意識一向較強,民眾在疫情期間都較能自覺戴口罩。以已經解除「口罩令」的韓國和日本為例,即使政府不再強制要求戴口罩,但根據蓋洛普民調的調查,有約65%的韓國人傾向在室內繼續戴口罩,而日本PRTimes的調查結果指,有接近60%的人會支持繼續佩戴口罩,其中37.7%的人表示不論室內外都希望佩戴口罩。這說明防疫意識已經深入民心,民眾可以自身自律來取代政府的他律,相信大部分港人也會一如既往地重視個人衞生。
評論